跳过导航链接位置 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首页 会员投稿首页 稿件详细信息
简历客 >> 求职面试
人类文明、风险与组织制度
2022-12-03 08:38
分享到:

文明的另一把尺子:风险应对力

评价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传统逻辑是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进步,在生产力的衡量标尺之下,人类历史被划分为原始社会、农业社会、工业社会、后工业社会。

以生产力为中心,学者将知识分为“有用”(比如,科技、医疗、商业、法律等是有用知识)和“无用”(比如人文历史、儒家经典、宗教教义等), 进而延伸出“生产性”和“非生产性”人力资本。

在“唯生产率”史观下,著名经济史学家乔尔 ·莫基尔( Joel Mokyr)在解释为什么中西方从 18世纪末开始经济大分流时谈道:中国在汉朝选择“独尊儒术”,尤其从宋代拓广基于儒家经典的科举体系,激发草根学子将才华花在儒家经典这些“无用知识”上,得到的是“非生产性人力资本 ”,所以从宋代到晚清洋务运动之前,中国不能出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创新;相比之下,西欧从 12世纪开始兴办大学,先是培养律师,获得保障商业契约、改善行政管理的有用知识, 后来引导青年走上提升生产率的科技探索之路,让欧洲不断积累生产性人力资本,到 18世纪末爆发工业革命[1]

然而,正如现在对唯GDP论的批评,文明与进步的背后不仅是生产率的提高,而且还有人类风险应对能力的增强,生产力发展之外,还有“人类与风险的博弈”。在人类文明化历程中,从迷信的创立到仪式、礼节、婚约、家庭、宗族、族谱、宗祠、灵牌的发明,到宗教、教义、教规、礼拜、祷告的推出,到立法、司法、行政之国家体系的建立,再到保险、股票、债券、基金的发明,无不围绕规则和秩序,或为加强人际跨期互信与合作[2]

现代风险社会的组织制度:共享与合作

从历史的视角观察,人类文明过去的制度发明都是应对风险的产物。在工业社会中,财富生产的“逻辑”支配风险生产的“逻辑”,现代社会中工业化的生产效率更加速了风险的产生和传递,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,如何应对风险可以说成为当代社会制度演进的逻辑起点。

现代风险社会中,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同时制约着财富生产和组织资源分配,其一是无法预知承担任务所需资源的类型和数量,无法实现组织资源的预先占有,其二,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,组织自身也处在变动之中,对资源的占有也许会成为组织背负的负担,迫使组织必须把很多精力放在维护和处置资源方面[3]。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组织对资源、财富的占有变得难以执行,组织制度设计的核心是共享与合作。

在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的社会中,每一个人扮演着特定的角色,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到分工—协作之中;与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能力、专业素养等,决定了人们在分工—协作体系中的特定岗位和职位;一旦人们在分工—协作体系中与特定的岗位、职位联系在了一起,也就能够持续而稳定地以其能力和专业知识等发挥作用;但是,在共享、合作为特点的组织中,个人并不再与特定的岗位、职位相联系:合作行动中的岗位、职位则是属于行动者的,会跟随着行动者而流动——行动者的角色扮演具有流动性,或者说处在不断的变换中,因而意味着不会有既成的、稳定的组织结构对行动者构成约束、限制,进而,也不可能建立起稳定的制度而对行动者进行规范;未来的组织更依靠行动者的自我认知去开展行动[4]

作者:adminzkf

会员评论 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
支持     拍砖
提交     清空
  • 全部评论

简历客小宝友情提示

忽略